秦始皇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3 22:06:37
秦始皇教学设计

秦始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始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始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1.学习3、4自然段),完成作业 本作业 。

2.了解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用也许、似乎造句。

5.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用段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要做到语句简洁、连贯。

2、用似乎、也许造句

教学难点 :

1、用似乎、也许造句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揭题,激情入境:

1.导入 :在数千年文明中,有这样的一个奇迹,它是秦始皇兵马俑。

2.读课题,想读出什么感觉?

3.用自豪的,充满惊叹的,历数沦桑的感情,用自己的声音,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找出重点:

1.想看看兵马俑吗?欣赏作者用妙笔为我们铺开的介绍兵马俑的画卷。

2.快速轻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兵马俑的?

3.概括一下,写了什么?(板书:军阵神态)

三、了解军阵,读出气势:

1.考虑一下,四人小组读这段,可以根据角色怎样分配任务

2.指名小组读,为什么?(了解总分总结构)

3.分别读前锋,主体,侧翼和后卫三句话,掌握精锐,强大,灵巧稳固的特点。

4.根据军阵图分别指出这三类军士,并补充

5.能根据图猜测一下当时他们是如何打仗的吗?

6.是的,秦军依靠这支军队获得无数胜利,读一读作者如何盛情赞美军阵的。

7.补充内,快速阅读:

1)介绍了几个俑坑?共有几个秦俑?

2)兵马俑分为兵俑和马俑,这段提到几种兵俑?

8.总结,好一个威武雄壮的兵马俑。

四、揣摩神态,训练句式:

1.导游指引下,读第四自然段。

2.这些兵俑共有的特点是?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

3.古代雕塑家将他们雕得像活的一样,作者又用高明方法把它们写活了,我们能把他们读活吗?

4.介绍了哪几种,最喜欢哪个兵俑,划一划,读好它。

1)老战士:

A.老战士给你什么印象?哪儿看出来的?(说,读,比结合)

B.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你由衷地感到一种敬佩,大家一起读一读

2)小战士

A.喜欢小战士哪点?解释稚气,读出稚气

B.谁愿意做个年轻充满朝气的小战士,愿意读的都站起来读一读

3)战马:

A.战马在做什么?战马有什么特点?(抓住竖耳瞪眼,膘肥体壮的特点)

B.没读过的都站起来读一读

5.这三句描写的句子中,都有一个作用相当,意思相近的词,你发现了吗?

6.出示似乎可能也许,表示什么?

7.用上猜测的方法,能使静化为动,死变成活,欣赏一个片断描写。

8.观察,并写句型

9.交流,汇报。

10.由兵马俑的面相能联想到性格,谈吐,职业,这也是联想的高境界了,要这知道这些兵俑只是一些陶土烧制出来的而已,如今我们眼前能这样生动地展示出来,得归功于技艺高超的匠人,和妙笔生花的作家了。

五、总结内容,再度激情:

1.最后,介绍一个秦陵的略图。

2.我们能相信,当秦陵完全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候,必然会再次令世界震惊!

秦始皇教学设计2

知识与能力

(1)根据课本的人物、事件及相关的内容作为此活动课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史料能力

(3)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阅读、筛选材料的能力

(5)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整个过程按照课前准备和课堂辩论方式进行,课前在班上自由组合成两大组(a组、b组)a组代表正方队、b组代表反方队,作为辩论双方。

正方论题: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

反方观点: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

2、每队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搜集资料,然后再对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做好课堂辩论前准备工作。

3、辩论过程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辩论正反方一辩陈词立论阶段;正反方二辩发言阶段;正反方三辩发言阶段;群众队员补充阶段;评委对双方观点及辩论过程进行点评;宣布结果阶段。

4、辩论的规则

(1)辩论的正反方队员须在规定时间里用简洁语言完成(每人约3分钟),超过时间将从团队总分中扣去1—5分。

(2)辩论双方讲究辩风,文明用语。

(3)辩论双方按要求轮流发言。

5、评判标准:

(1)将聘请学校五位历史教师和班级中由同学们推选出的五位同学担任此次评委,评委将对本次辩论赛进行全程评议和监督。

(2)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团体和个人分别记分,满分均为100分)

要求:

①论点正确,审题与立论对本队所持观点要有理有据,多层次,多角度为本队论点服务,论据充分,能做到以理服人,分析到位

②能迅速抓住对方失误,驳论有力。

③辩手表达清晰,层次清楚。

④配合:看队员之间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否做到统一。

⑤辩风:要求文明用语。

⑥优秀辩手分别由正方、反方中得分最高同学获得,每组各选出一名优秀辩手。

⑦违反评分标准和细则中要求的辩手将酌情扣分,扣完设定分值为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始皇是非功过的辩论,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秦始皇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形式:

通过学生辩论的形式评价学习。

辩论过程:

正方一辩陈词: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方观点是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有巨大贡献的杰出帝王,功大于过。理由如下:(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前无古人的功绩。(2)秦朝建立后,为适应新的统一形势, ……此处隐藏15422个字……多的特点.

师:有谁知道,兵马俑的规模有多大?(生说)观看课件(秦陵和兵马俑简介):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教师语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历史文物更是艺术品,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雕塑艺术。

师:你知道什么是俑是什么吗?请看美术书第38———41页。

生: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奴隶主死后用奴隶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欣赏书上的俑的图片。

3、出示陶俑、陶马、兵器图片

教师语言:在图中你看到了哪些艺术珍品?雕塑分为哪几种?陶俑的塑造风格是怎样的?

教师语言:

(1)简单了解俑的制作过程。

(2)陶俑内部构造

教师语言:秦俑的上半截,即头、躯干和臂部是空心的,而下半截,即腿、脚是实心的。上部空心,可以减少重量压力;下部实心,可使重心下移,不易倾倒,并增加承压能力。

4、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到两种雕塑艺术作品,一种是圆雕作品另一种是浮雕作品。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一些柱子上雕的一些花纹。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

秦兵马俑属于圆雕雕塑,陶俑的塑造逼真形象,风格属于写实风格。

5、欣赏古希腊浮雕图片,陶俑圆雕图片对比。

6、出示陶俑图片

请你观察陶俑,看一看陶俑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陶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

教师语言:

(1)陶俑有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2)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3)神态以及服饰姿势雕刻注重细节刻画。

教师语言:

(1)发式:帽子不同,发髻不同。军队中的军官都戴着帽子,一般的士兵只是绾成圆形的发髻。发式是区分兵马俑身份的重要标志。

(2)表情:千人千面,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开朗机警,有的威严凝重。喜怒哀乐,表情各异。

(3)服装和动作:服装不同,有的穿铠甲有的穿布衣;有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

7、赏析陶俑的艺术特色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我们观察兵马俑的外貌、发式、表情、神情、手势、服装、姿势,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鉴赏。

例1:将军俑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随时准备把箭射向敌人。

例2:武士俑

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骑兵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陶马俑

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铜马车

课本中的铜车马是1980年在秦陵两侧出土的,是用金、银、青铜制造的,显示了精湛的金属加工技艺。被誉为青铜之冠,国之魂宝。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像老师这样分析鉴赏这几种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吗?

蹲式弩弓俑(跪射俑):格外机智勇敢。

外貌:立射俑位于阵表,而跪射俑位于阵心,精神抖擞。

发式:头顶左侧挽一发髻。

神情:神情坚毅果断,眼睛炯炯有神。

服装: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所持武器为弓弩,与立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姿势: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着甲步兵俑:具有坚韧不拔的气质,蓄须。

外貌:该俑挺身直立,身材魁梧,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发式:头顶的右侧绾圆形发髻,上罩尖顶的圆形介帻。

神情:它们神态庄重沉稳、坚毅勇敢。

服装:身着战袍,穿右衽齐膝长襦,外披铠甲,铠甲前片长垂及腹,后片及腰,肩臂戴短披膊。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小腿扎行滕,足穿履。

姿势:双臂下垂,右手半握拳作持兵器状。此俑反映出秦人高超的铠甲编缀和制造技术。铠甲的质地似为皮甲,是当时秦军装备的主流。

御手俑:驭手俑为驾驶战车者,在三座俑坑中均有出土。

外貌:御手俑的职责是驾驭车马,保护车马进退得宜,并兼当主帅受伤可以代替其执掌指挥工具金和鼓。御手俑是秦代战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式:头绾扁髻,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

神情:笃定、专注认真。

服装:他们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臂甲长及腕部,手上有护手甲,胫着护腿,脖子上围有颈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

姿势: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由于古代战争中战车的杀伤力极强,因而驭手在古代战争特别是车战中,地位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

三、秦兵马俑堪称“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语言: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教师语言: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先民宝贵的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兵马俑具有鲜明的个性的强烈的时代特征,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保护文物,便是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历史文化珍宝?

生答,“长城,颐和园,故宫......”

教师语言:请你谈一谈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谈谈作为新时代小学生的你会如何保护保护历史文物?

生思考,自由发言。为祖国的伟大文化而骄傲,为是中国人而自豪。

教师相机宣读保护宣言:“珍爱文物从发我做起”。

《秦始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