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案

时间:2024-07-13 22:02:02
《风筝》教案15篇

《风筝》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风筝》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风筝》教案1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深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它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1个生字“受”,会写“扎”和“抓”2个带提手旁的字,这两个生字笔划简单,偏旁比较典型,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自主发现识字规律。理解“受不了、挂着”等词语。能区分形声字“漂、飘”。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理念

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令人吃惊,老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学生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舞、学会组织、学会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复习生字。

2、 回顾第一节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感受友谊的快乐

(一)学习第2节和第4节。

1、 自读找段。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联系的?用“——”划下来。汇报交流。

2、 区分形声字“漂”和“飘”。

3、 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3节和第5节

1、 看图找段。课文中哪两段话是写两幅插图的?

2、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心情。

3、 通过动作演示和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什么是“挂着”。

三、学习课文7-11自然段,体会他们失去友谊及重归于好的心情

1、 师配乐范读7-9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边读边体会。

2、 在他们分开的日子里,小熊还是每天扎风筝,松鼠还是每天折纸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 过了几天,松鼠实在受不了了。教学生字“受”。联系实际理解“受不了”,体会松鼠后悔、遗憾的心情。

4、 指导朗读。

四、拓展写话

1、 观察画面。

2、 学生在练习纸上写话。

五、指导写字

1、 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 师范写。

3、 学生在书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附写话练习纸:

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成功地显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营造和谐。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这节课一上课,让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我通过精美的板画和张贴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创设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创设活泼和谐的气氛。

二、感悟与训练并举。

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

首先,在语境中识字,在比较中识字。课文中出现了“飘、漂”,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我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通过让学生到板画中“贴一贴”两个词的形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其次,在想象中理解,在联系生活实际中体验。例如理解“受不了”一词,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受不了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再问松鼠受不了的是什么,让他们在切身感受的基础上来体会松鼠失去友谊后的心情。在教学“挂着”一词时,通过教师动作演示来区分“挂”与“绑、贴”的不同,找一找周围“挂着”的东西,进一步理解掌握。

再次,读说结合,升华主题。在课文教学结束时,进行拓展: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 。让学生通过看图,进行说话训练,升华主题:我们要真诚对待朋友、珍惜友谊。

三、在感情朗读中体验。

低段的朗读训练是重点,朗读的指导形式多样化,范读、齐读、自读、跟读、配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读中理解课文,读中导学,读中悟义。

我主要指导学生读好重点段落。对于长课文,这是很有效的方法。在指导读重点部分的时候,我一方面抓了课文的第三节和第五节,让孩子通过表情、动作来读出“乐坏了”的心情,读好相互祝愿的话。

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抓住他们争吵以后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的那段话,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学着读,用忧伤的音乐来感染学生,体会两个小动物难过、遗憾的一种心情。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以下两个地方。

1、在区分“飘、漂”两个字时,在学生上台贴词卡的基础上,应该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忘记了小结,应该及时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2、在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节和五节时,教师问“怎样把这两段话读好?”这样的问题太理性化。可以安排让学生自由读,在这里,教师引导不够。

《风筝》教案2

设计理念和思路: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文,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根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文章的特点,以和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现把我的设计意图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生字局部:

新课程规范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同学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这一要求,我注意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突出教学重点。

1、识字过程中由借助拼音读到结合句子读,然后用合作的形式认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最后巩固认字。体现了由整体到局部,循序 ……此处隐藏14280个字……>5、指名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讲评。

6、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三个问题之一)写一个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1、指名学生读片段,集体评议。

(有意识选取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2、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学生写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对照要求,特别是观察顺序是否正确。——讨论评议。

4、找周围的同学互改作文。

五、眷抄作文。

放风筝

春天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小方觉得没事做,就约小红一起去太平公园放风筝。

太平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风筝的人群。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金鱼型、神龙型、蝴碟型,等等。

他们拿着一只大雁型的风筝来到太平公园,这只风筝可精美了,粉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园园的眼睛好像两颗宝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登报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红双手举起风筝,小方叫了声“放”。小红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像长了翅膀似的随风撑起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它时而斜着身子飞翔,时而向下俯冲……这时,这只精美的风筝引来一只美丽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着,好像在问风筝:“你是谁?我可以和你成为好朋友吗?”小燕子就和风筝一起飞翔着,有时它们并肩飞行,有时一前一后地飞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红看着飞上天与小燕子比赛的风筝,高兴地在草地上蹦来蹦去,扎在她的辫子上的蝴蝶结仿佛也变成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风筝世界啊!

《风筝》教案15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PPT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2)宋代寇准的诗《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3)明朝徐渭的诗《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源。

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一)整体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三)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3.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6.拓展。

(1)复习《村居》:看到这些孩子放风筝的高兴劲儿,大家都会想到一首诗──《村居》,还记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吗?

出示课件,引导读背:《村居》清·高鼎草长驾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村居》描写的是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明朝还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歌,要不要读读?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风鸢图

明徐渭

柳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

(3)我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放风筝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学想读读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歌。宋朝有个诗人寇准就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大家想不想读读?

出示课件,引导诵读: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4)下课后,老师会把这两首诗抄写给大家,愿意背诵的同学

(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2.理解“垂头丧气”:老师告诉大家,“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3.相机指导认记“丧”字。

4.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5.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识字写字。

《《风筝》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