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

时间:2024-07-13 21:57:36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二次探索。(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

: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海绵若干,记录表,海绵制品,非海绵制品,颜料水。

活动过程:

一、认识海绵,引起探究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2、动画片里有谁呀?(海绵宝宝)

3、你们知道海绵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

1、提问: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变一变”的游戏,我把笑脸的海绵宝宝捏一捏、扭一扭,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啊?(变成哭脸的海绵宝宝)如果我把手放开,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吗?你是怎么想的?

2、预测记录:如果你认为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请将苹果贴在有笑脸的纸上,如果你认为不能变回笑脸的请将苹果贴在画有哭脸的纸上。

提问:我们来数一数觉得可以回复原状的朋友有几个?认为不可以的有几个?

3、操作验证:

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等会请你用捏、卷、扭、弯等各种方法和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的游戏,每次变的时候仔细看,海绵宝宝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

操作指导:教师观察幼儿用什么方法变得?指导幼儿观察海绵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

4、交流分享

重点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宝宝变成了什么?如果放开手海绵宝宝会变会原来的样子吗?

教师小结:不管我们是卷一卷、压一压、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绵宝宝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看来海绵宝宝不只有柔软的特点,它还是有弹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1、观察发现: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自主探索:猜猜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一些水,请你们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

3、交流分享:海绵宝宝放进水里后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

四、联系生活,寻找海绵制品

1、认识物品:王老师带你们到后面的大海里一起去看一看,海里有些什么东西?

2、海里寻宝:请你们每个人到海里寻找一件有海绵的东西,然后带着它马上回到位置上坐下来,那我就知道你的速度最快了。

3、验证宝物:我们来看看,你们找到的是海绵制品吗。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是用海绵宝宝做成的,海绵宝宝的本领可真大!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3

海绵宝宝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

2.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海绵若干,记录表,PPT,颜料水,毛巾,篓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海绵,引起探究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2.动画片里有谁呀?(海绵宝宝)

3.你们知道海绵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二、动手操作,感知海绵的弹性。

1.今天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变一变”的游戏。看,海绵宝宝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变变变,你们看现在海绵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啊?(变成哭脸的海绵宝宝)

如果我把手放开,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吗?

2.预测记录:如果你认为海绵宝宝还能变回笑脸,请将苹果贴在有笑脸的纸上。

如果你认为不能变回笑脸,请将苹果贴在画有哭脸的纸上。

有几个小朋友认为可以变回笑脸呢?让我们来数一数。认为不可以的有几个?

3.操作验证:

到底能不能行呢?等会请你想办法和海绵宝宝一起玩变一变的游戏,每次变的时候仔细看,海绵宝宝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用什么方法变的?指导幼儿观察海绵有没有变回原来的笑脸。

4.交流分享

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变一变的游戏?海绵宝宝变成了什么?如果放开手海绵宝宝会变会原来的样子吗?

教师小结:不管我们是卷一卷、压一压、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绵宝宝就能变回原来的样子。看来海绵宝宝的身体不光是软软的,还有弹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绵的吸水性

1.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猜猜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一些水,请你们把海绵宝宝放进水里,看看海绵宝宝有什么变化?(提醒幼儿卷衣袖)

3.交流分享:海绵宝宝放进水里后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小结:原来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啊!

四、观看PPT,了解生活中的海绵制品

1.你们看,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做成的呢?(海绵宝宝)

2.海绵宝宝还可以做成什么呢?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你们家里有吗?

教师总结:

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是用海绵宝宝做成的,海绵宝宝的本领可真大!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用海绵宝宝做成的。

《小班科学活动海绵宝宝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